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北京十年房子故事之3(摘自《天涯论坛》)北京十年房子故事之5(摘自《天涯论坛》) »

北京十年房子故事之4(摘自《天涯论坛》)

 北京十年房子故事之4 (作者:看西山的子房)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8-30 10:52:06

  分享一篇博文《不只房子,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
  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出门就是操场、游泳馆,还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我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2007年, 我们搬了出来,因为家人都在国外,我又不在清华教书,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后来我去了洛杉矶。去了美国,我一样是无房户,坚定的无房主义者。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做编剧和开发,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队。为啥?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比如买房。
  郑钧有一天跟我说,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不过,我肯定不属于时尚人士,因为从来不关注别人的流行趋势,也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妈现在还在流浪,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
  因为我跟我妹都不买房,你知道你只要不买房,你想开什么车开什么车。你想,你一个厕所的面积就恨不得能买一奔驰。
  然后她就开一宝马摩托,坏了,说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她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吗?我在撒哈拉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导游。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
  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8-30 11:06:33
  如果让我评论高晓松的这篇文章,我还是某种程度上认可的,他说出了我心中一些观点。
  我认可: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游离于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享受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但我也不会完全赞同高晓松的文章,只因为一点:他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这点我不认同。对于一个理性的人,并不是非要鄙视、远离一切物质的功利因素,才可以获得精神享受。恰恰相反,我认为,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房子”并不是“诗、远方”的障碍,甚至可能促进你更好的获得“诗、远方”!我看不到两者有什么可以真正对立起来的道理,倒是觉得如果某人把物质和精神对立了,恰恰说明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至少境界还未能达到。
  “夜空有月,腹中有诗,杯中有酒”......同时,最好还要“缸中有米”。
  饿着肚子喝西北风的感觉,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情怀,不信就亲身体验一下。而且连杯中的酒可能也是缸中的米酿造的。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8-30 11:18:12
  上面的话,是对诗人说的。
  下面的话,是对屌丝说的。
  多数有才华的人,脑子都好使。但多数竟然能够使自己长期处于极度贫困阶层的屌丝们,其智商是值得怀疑的。千万别学人家附庸风雅、深夜登山赏月,继而烧坏了脑子。
  人家无房,但不至流离,人家可以前院是梁思成、林徽因,后院住着季羡林,在大师环抱中享受精神;可你,则可能住着地下室,邻居是妓女、血头、乞丐。
  半夜“踹开你大门”(高晓松博客语)的,绝对不会是林语堂或者高晓松,更有可能是凶恶的捕快和衙役。没人要你的诗书稿,只会有人查你的暂住证。
 
 
作者:披风酒 时间:2013-09-02 18:53:47
  @看西山的子房 144楼 2013-08-30 11:06:33
  如果让我评论高晓松的这篇文章,我还是某种程度上认可的,他说出了我心中一些观点。
  我认可: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游离于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享受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但我也不会完全赞同高晓松的文章,只因为一点:他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这点我不认同。对于一个理性的人,并不是非要鄙视、远离一切物质的功利因素,才可以获得精神享受。恰恰相反,我认为,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房子”并不是“诗......
  -----------------------------
  高晓松其实是有资本只讲诗和远方却不讲求物质的那种人,因为物质层面,他早就不用烦了,这其实跟某司马皇帝说“何不食肉糜”是一个道理。
  达尔文也走四方爱科学,走遍世界比高晓松厉害得多,人家那是贵族。你倒是给杨白劳和喜儿讲讲诗和远方,看看他们是啥反应。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9-03 08:51:37
  8月,陪着一个朋友去挑了一套房,六号线延长线,通州新区,轨道很快开通。
  不到2万的单价,很不错。对应的是通州及国贸商圈的配套住所,居然还有知名小学的分校。他问我意见,我觉得这个价格、这个位置、未来发展前景和教育配套,没有问题。
  朋友是外企销售,这次完全空手套白狼,抵押做首付。这意味着他以后面临每月2、3万的月供,但是他完全不在意,因为今年上半年他个人做成了3笔生意。也就是说,下半年到明年初,他会有大笔的收益落袋。有了未来的预期收益,自然不用担心目前的经济压力。
 
 
作者:手气好0316 时间:2013-09-03 10:00:46
  @看西山的子房 33楼 2013-08-12 09:17:51
  23.回想过去,2007年的时候,有线电视曾经有个置业频道,大约是七十几频道,当时有一档节目叫做“带你看房”。
  当时的节目制作还是比较粗糙的,主要有一个叫小唐的小伙子,和一个女孩,带着观众去看当时北京的楼盘。虽然节目策划和制作都比较幼稚,甚至屏幕上会出现看房群众为小伙子小唐介绍对象之类的对白,哈哈,但因为定位很好,能够同时迎合观众与开发商两方面的需要,所以节目本身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个时候我经常看......
  -----------------------------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员,几年过去,思考一下,这样大的分析偏差到底是为什么?所谓,智者时时反思,愚者句句反驳。面对时间这个最公平的坐标,当我们错了,我们会怎么做?
  这样的境界想不赢都难!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9-03 10:30:27
  思维决定的。
  作为大型国企下属的宣传部门,老林是这个宣传部门的副总,此隶属国企的宣传机构一共二、三百人,一个老总,两个副总,几个总师,老林的位置不低。
  老林没什么能力,奈何人家资格老,这个宣传机构创立时候没几个人,那时老林就在,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在当时了不得,不用他用谁啊。单位的老同事传说着若干老林年轻时候的轶事,一个典型农村凤凰男(80年代还没这个词)的有趣经历。比如,单位分鱼,一堆一堆摆开,基本差不多,但总略有差别,比如这堆鱼稍微地比那堆鱼多一点。于是年轻的老林就等着一堆看似比较大的鱼旁边,直到人家把那看似大点堆的鱼分给他......
  老林这样的年龄,当然是享受过福利分房的,北京三环外51平米的一间老楼房。分房子的时候,他是小林,现在他是老林,老林退休都快了,但一家人固执地住在那个蜗居里,任窗外的北京市逐渐高楼林立、日新月异。
  旁人都很奇怪,因为老林有个女儿,生孩子后当年的老岳母还来照顾孩子很多年。然后,老林的女儿在这个三代人家中长大了,上学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升学了、工作了,三代之家,一如既往还是住着51平米的老房,真不方便。大家一直弄不懂老林,连单位里2012年新分的大学生都买房了,老林几十年如一日的住在那么小的蜗居里,怎么回事?收入少?不对,作为单位的领导,现今的老林收入很高。房价高?不对。老林从80年代中前期工作,几十年了,从几千块一套房,到几万元一平米,北京市的什么房价咱老林没见过?
  一次,同事们和老林坐车去总部,路途较远,横穿北京,途经北京若干小区,从豪华住宅到普通小区,从别墅到经济适用房。一路上,老林挨个评点:这个破房子,还卖那么贵;那个破房子,问题大了,住的人都瞎眼;还有这个,这个破房子,什么玩意儿,买的人就后悔去吧。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老林的思维方式,老林的抱怨,老林的愤怒,老李的失意......
  记得小时候,有个美国侦探电视剧《神探亨特》。每一集电视剧开篇序幕,总是彪悍的亨特,一个人打倒几个彪形大汉,然后贼酷的来一句:“上帝安排的!”
  望着老林这个领导,很多同事也后被议论纷纷,归根结底一句:“思维决定的!”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9-04 11:20:10
  不管是否愿意,中国现阶段已制造业发展。由于产业所处阶段,产业升级只是目标,所以高级蓝领收入很好,一般大学生则境况不佳。问题是,未来呢?
  自动化的全能焊接机器人,其焊接质量在标准条件下,超过任何人工,而且质量极为稳定,那可是机器啊,当然稳定。还有人说,机器不会抢走饭碗,因为机器也需要人操作。这话没错,问题是需要操作是需要,但是越来越少。
  过去南方的制衣厂,上千农村女孩子简单培训进厂干活,就可以养家糊口。现在,自动逢人机器人,达到3倍产量,只要原来5%数量的操作人员。
  前文提到的我陪着看房的朋友,今年做成的单子之一就是“自动刀具库”,输入类型、坐标,机器臂自动调出精密加工的刀头(前文提到的叉车,很多就是从事库房归类和调取件的,与此类似,只是大一些)。
  过去加工一个部件,需要图纸,尺寸,然后按图加工。现在不用,只需要把部件放入,三维激光扫描,所有尺寸都有了,根本不需要图纸就可以克隆。虽然还不如3D打印便捷,但是也就是很快的事儿了。
  这意味着,第二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数量,而且产业中就业容纳量将逐渐萎缩。也意味着,技术革命将淘汰很多原本舒适的人员,如果不能及时转型,下一步就有具体的个人因此而失去稳定工作,家庭面临饥寒交迫的威胁。
 
 
楼主:看西山的子房 时间:2013-09-04 11:55:50
  小时候写作文讲究紧扣主题,好,拉回来说房子。
  也是这个城市,亲戚的故事。
  一个弟弟,年轻、能干,学历不高,技校毕业后进入某知名手机厂做流水线上的包装(现在那个名牌手机厂已经完蛋了,你知道的)。那时候没什么机器人概念,因为----他们就是机器人!每天重复一套一摸一样的动作,眼前走着一摸一样的部件,恶心到看了流水线就想吐,忙碌到上趟厕所必须跑着去。
  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赶班车,冬天时候天还大黑就要起床。一次,弟弟迷迷糊糊起来后在床边坐了好一阵,直到他妈来催他,然后他有些迷茫地问他妈妈:你说我这忙死忙活的,图什么?理想?生活?搞得他母亲也难过了好一阵。
  可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很现实,不是好莱坞电影,也不是城市肥皂剧,是一个个平凡人真实的日出日落。
  后来,他辞职,运气好,亲戚中有本事的,进了自己亲戚的厂。由于是自己人,开始做销售,管生产,开始四处送礼,开发市场。然后,结婚,搞副业(卖保险之类的,能来钱的都想搞)。后来,买了房子,每月要还贷款把他父母吓了一跳(现在看来是小钱),但几年过去,当然好了,生活进入了正轨。自己买了车,他父母也买了车,普通人家中也能算是殷实了。
  另外一个妹妹,家里又小又黑,20多平米住了20多年。多年来,她父母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买房的机会。本来3万元可以买到一个房子的,结果无数人劝她买不听,一个人说不好她就放弃了,眼看着若干年后同样房屋拆迁款近百万。前年,妹妹要争取一套房子,奈何家里有个永远看空、踏空、做空的老妈,临到交钱了老妈都要反悔,最后在我的坚决支持下,终于用妹妹的名字买了一小套。不止态度上支持她,实际行动上也给予经济支持。签合同的那天晚上,她发来一条短信:“小妹荣升业主”“作为大哥,你很够意思”。这是2、3年前的事情了,也算幸运,想来以她的经济条件,如果当时不动手,现在已经彻底失去了机会。
  挣钱还是赚钱,这是个问题。挣钱,用手,先进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多数人基本职能维持温饱。赚钱,用贝,用资本,也是用头脑、用智慧,才有积累财富的可能。
  我们可以看空包括房价在内的一切资产价格,但是不能轻视智慧的作用。穷人,往往穷在头脑;致富,往往富在思维。即使强行摊平当前财富的差距,20年后,差距照样巨大。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