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认证
修改于2023-08-10 16:21
来自雪球
·
北京
关于市场化下的各类电力的竞争力
火电,水电,光伏,风电。如果按照纯发电成本看,水电<风电<光伏<火电,也就是纯发电不考虑调峰储能的收益是水电>风电>光伏>火电。假如他们同台竞争,同质同价,那么就要考虑各自在竞争中,对调峰储能是可以带来收益还是承担成本,显然这里面火电和水电是能够获得收益,假如贡献相同,则获得收益相同,但是做贡献的时候,水电几乎不需要增加成本,火电因为效率下降,利用小时下降,则成本也相应上升。风电,光伏是需要承担成本,且光伏因为同质化更严重,所以需要单位千瓦需要承担的更多。
好了,原来我给的纯电量成本排序是,水电<风电<光伏<火电,对应的纯电量收益是反过来的,就是水电效益最好,风电其次,即水电>风电>光伏>火电.
现在变成了 水电+a>风电-b>光伏-bb>火电+a-c。(abc均为大于零的某个值)
a为调峰储能带来的收益,b为付出调峰付出代价,c为获得调峰能力增加的成本。
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几个结论:
1、无论怎么玩,水电都最有利。因为本来最大效益的水电,+a之后,肯定更大。
2、无论怎么比,光伏成本更高,同时需要调峰付出更多,所以光伏肯定竞争不过风电。也就是 风电-b> 光伏-bb 两者差距变得更大。
3、火电+a-c之后,能否大于光伏-bb,这个有待政策的导向。但是未来还存在,这里面只有火电存在碳排放。
4、未来的边际电价极有可能是火电。无论是从全市场占比,还是从成本上升角度。毕竟光伏和风电,都还有希望继续降本,只是这个降本,会越来越难。这里多解释一点,堵住了解一点光伏但是也未必多了解的无脑喷。假设光伏现在造价3.2元一瓦的造价,这3.2元里面,非组件成本大约2元,组件1.2元,组件1.2元里面,玻璃,胶膜,铝材等已经占据大部分,这些东西已经十分成熟,降本很难。未来唯一的路,就是电池效率提升。所以,虽然你看到过去十年降低到原来十分之一,未来十年大概率是不可能这么彪悍了。因为历史上,组件相对于非组件之外,占比还是很高,你把组件成本降下来,整体就下来了。现在呢,就算硅料不要钱,电池不要钱,但是人工,支架,土建,导线,这些成本是不可能继续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