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钱罐子认证
发布于2022-10-20 16:53
来自Android
核电审批提速催生千亿市场空间
2022年核电审批大幅提速,核电市场景气上行。
薛宇/文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特征,以及水电的季节性特性,给大型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核电作为清洁的基荷电源,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显著特征,非常适用于大型电网的基负荷以及必要的电网调峰,有望在能源转型与“双碳”建设过程中,实现稳健发展。
近日,国常会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这是继2022年4月国常会核准3个核电项目之后,第二次核准新的核电项目,是2008年之后中国核准核电项目和机组最多的一年。据机构测算,2022年核准的核电项目可带动约1357亿-2220亿元的产业链投资规模,技术壁垒较高的核岛设备将大为获益;此外,机构预测核电市场交易电价将有所提升,核电核准提速也将使核电运营商获益规模大幅增加。
核电核准提速
2022年国常会已经核准了5个核电项目、10台核电机组,是继2008年14台机组获批之后,中国核准核电项目和机组最多的一年。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安全事故,中国核电审批一度暂停,于2015年一度恢复后继续停滞,2019年重启后每年核准机组数均在4-5台。直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至此中国核电地位得以重新确立。2022年起,核电投资完成额和新机组核准数量增加明显,政策性支持效果显著;国家核电发展政策导向明确,核电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9月14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新投入商运核电机组5台,新开工核电机组9台,其中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556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商运的比例达43.51%,远高于2019年7月31日的23.9%。中国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但是,中国核电装机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仅2%,发电量仅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核电强国法国和美国的核电发电量比例分别高达70%和20%,可见中国核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此外,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而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上表示,预计2022-2025年间,中国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1年翻倍。
另外,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多个国家调整核电政策以应对能源安全,例如德国原计划于2022年年底关停的2座核电站将继续保持可运行状态;法国也表示未来将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应堆。
全球核电复苏将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的重要基础。目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英国、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广核与捷克、罗马尼亚、法国等达成合作意向,此外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了欧洲、中亚、东南亚的核能市场。根据中广核统计,“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据银河证券,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不可否认,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核电设备率先受益
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中国核准的10台核电机组总规模为1233.2万千瓦。核电站每千瓦建造成本1.1万-1.8万元,设备投资约占建造成本的一半(基建和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为40%、10%),按照年内已核准10台机组的总规模计,可带动约1357亿-2220亿元的产业链投资规模(包括约678亿-1110亿元的设备市场空间)。
据银河证券,按照上述预测(2022-2025年,中国将保持每年6-8台的核电机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且按照每台核电机组100万千瓦装机容量及核电单位造价通常在1.1万-1.8万元/千瓦计算,则2022-2025年每年中国核电市场规模约为825亿-1350亿元,对应核电设备市场空间413亿-675亿元。
核电设备主要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分别占核电设备投资的58%、22%、20%。由以上可知,核岛市场空间在240亿-392亿元,常规岛91亿-149亿元,辅助设备83亿-135亿元。
核电设备中,核岛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是核电站所有设备中工艺最复杂、投入成本最高的部分。核岛主设备主要包括核反应堆(包括堆芯、压力容器、堆内构件)、反应堆冷却剂泵、蒸汽发生器、控制棒及驱动机构、稳压器、主管道等。常规岛主要由管道系统及冷凝器、汽轮机、发电机、汽水分离再热器组成。辅助系统(BOP)主要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暖通系统。比较来看,由于技术壁垒高,核岛设备毛利率较高,核心关键设备的毛利率可超过45%,其中主管道和堆内组件的毛利率分别可达到60%、50%左右。而常规岛设备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竞争较激烈,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
国信证券指出,整体核电市场呈现高壁垒垄断性竞争格局,具体来看,核电站主设备主要由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中国一重及中国二重等国企垄断,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控制棒及驱动机构、稳压器、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主冷却剂泵等;部分民营企业则在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应流股份在主泵泵壳市场,佳电股份在电机领域,江苏神通、纽威股份、中核科技等在阀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中密控股在核电主泵、二级泵密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不同核电设备由于供应周期不同,业绩增长时点存在差异。据银河证券,按照生产时间是否大于一年,核电设备可划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设备。前者包括核岛和常规岛(除阀门)的主要设备,后者包括阀门、锆管、暖通系统、仪控系统等。一般情况下,核电站得到能源局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后就可以启动长周期设备的招标工作;在安全壳穹顶吊装(FCD后24个月)前后,实现长周期设备的集中供货,因此长周期设备商率先得益;短周期设备招标相对滞后,一般与开工进度同步。
核电运营商获益或超预期
机构判断,核电交易市场将从折价走向溢价,核电运营商将受益;而叠加核电核准提速带来核电机组密集投产因素,核电运营商获益规模将大幅增加。
据中信证券,自2020年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取消,定价机制由标杆上网电价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电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分类推动燃气、热电联产、新能源、核电等优先发电主体参与市场,推动将优先发电、优先购电计划转化为政府授权的中长期合同。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核电市场化交易规模占比近年来逐渐扩大,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近40%的核电规模是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价格。根据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省内2022年市场交易电量2647.29亿千瓦时,成交均价466.69元/兆瓦时,市场电价相比本省391元/兆瓦时的火电标杆电价约溢价19.36%,基本接近20%价格浮动上限。2022年,江苏省核电市场交易电量规模约200亿千瓦时,中国核电集团在江苏核电机组的平均标杆电价约为410元/兆瓦时,市场电价相比核电电价出现明显溢价。
中信证券表示,火电市场化交易电价相比基准电价溢价的情况已出现并有望长期持续。由于核电通常和火电一起以双边协商和集中交易等方式参与各省的电力市场交易,核电将受益火电市场电价上涨,推动核电市场交易电价从折价走向溢价。据其测算,以往中国核电集团市场交易度电折价幅度约为3-5分,2021年公司市场化让利规模近30亿元。随着市场交易让利周期结束,核电电价上涨有望推动核电运营商业绩弹性出现。$中国广核(SZ003816)$ $中国核电(SH601985)$
据介绍,中广核旗下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能源国际),17日与老挝政府在老挝万象签署老挝北部中老电力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基地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老挝迄今规模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正式启动前期工作,也标志着中广核在“一带一路”沿线清洁能源布局进一步拓展。
该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所产生电力将在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东盟主要国家消纳。按照计划,该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开工、2024年实现商运
结论:
1、依据上述测算,水电30年度电总利润高于核电近20%。但核电的度电投资要低于水电,一台百万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以达到80亿度,投资在160亿元;水电要实现80亿度的发电量至少需要160万千瓦的装机,投资200亿元以上,综合评价核电的投资效益要高于水电。
2、2022年中国广核折旧110亿元,来年可以达到120亿元,按权益比例归属上市公司70亿元,利润除分红还有60亿元未分配利润,合计130亿元资金足可以支撑1.5台(按30%自筹比例公司100%全资)新机组建设,投产每年至少可以贡献15亿元的净利润,且公司现在开始已经具备持续每年新机组投产条件。长江电力乌白电站收购后折旧200亿元,利润除分红外还有120元,其中包括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收益,这一部分大约不到一半的现金流入,实际每年有300亿元用于再投资,如果投资新能源和蓄能,现在的普遍情况收益率7%以下,大约可以20多亿的收益,且部分项目投资见效需要较长时间。
3、额外收益预期难以预料。先前在碳中和的风口强劲之时,大家对水电的内生动力给予较大希望,今年夏秋的缺水对水电的质地成色形成考验,水电的溢价空间面临品质和保供双重压力,局势不够明朗。至于水风光电互补的一体化优势,上面的收益率已经包括在内,格外的溢价优势不大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砥砺创新 科技锻造“硬实力”
2022年10月14日 07:06 市场资讯
广告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经济日报
9月8日,中国广核(3.220, 0.12, 3.87%)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5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9月25日,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2号机组顺利完成穹顶吊装,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批量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从“华龙一号”实现批量化建设到自主研发“和睦系统”,从非动力核技术创新应用到新能源技术领跑行业……多年来,中广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以来,中广核累计牵头及主要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共85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260余项,承担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和修订550余项。
坚持自主研发
推进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化、实现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是中广核的使命所在。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但当时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较低。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国启动了“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从技术路线设计、核心技术攻关,到工程方案的持续完善……近20年来,“华龙一号”坚持自主研发,结出累累硕果。
“在‘华龙一号’研发过程中,遇到过数不清的技术难题。”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说,在“华龙一号”主参数设定过程中曾遇到困难。中广核研发团队基于工程经验展开近半年的分析论证,从安全性、经济性、设备自主化等多维度综合对比分析,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案被运用至“华龙一号”中。据王鑫介绍,在近20年的研发工作中,“华龙一号”团队共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其自主知识产权覆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在反应堆堆芯设计、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燃料技术、计算分析软件等方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如今,应用“华龙一号”技术路线的机组陆续投入建设。截至2022年9月,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7台,装机容量838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26台,在运装机2938万千瓦。
攻克核心技术
在广东阳江核电基地5号机组主控室里,操作员熟练地处理着各类数据,“和睦系统”在这里实现了首台(套)应用。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核电站数百个系统、上万个设备的运行和各类工况处理过程,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2010年,中广核发布自主研发的DCS平台“和睦系统”。
“‘和睦系统’的应用对于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广核上海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白涛介绍,基于自主平台和技术的支撑,有效降低了核电站建设和运维成本。
白涛介绍,在“和睦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实现多个创新突破,比如,研制核级图形建模语言编译器,解决了传统编译技术难以避免的“误编译”难题;提出核级DCS安全一体化体系的设计理论,并实现工程应用;提出核级DCS设备鉴定技术体系,建立了整套鉴定方案,满足多种核电堆型的鉴定要求等。
“‘和睦系统’近百种不同类型的板卡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白涛表示,仅主控板卡的设计,研发团队就进行了十几轮设计迭代、上千次试错和上万次消缺。
目前,“和睦系统”已应用于中广核多个在役机组,并在中广核17台国内新建核电机组中得到应用。“除在反应堆保护系统上应用,‘和睦系统’还应用于工业抗震保护系统、核级冷水机控制保护系统等。”白涛说。
拓展应用领域
中广核还着力推动核能产业由单纯的发电向核能综合利用方向拓展。电子加速器便是中广核推进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中广核加速器研究院院长周月东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广核增强资源配置和加大科研力量,拥有高、中、低能全系列工业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能力,相关电子加速器已在辐照加工、材料改性、消毒灭菌等领域得到应用。
在环保领域,中广核联合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已在印染废水、医疗废水/固废、抗生素菌渣、化工园区废水、制药废水、垃圾渗滤液、煤化工焦化废水、油气田采出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领域成功应用。周月东表示,与传统处理手段相比,该技术具有降解能力强、处理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为解决常规手段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方案。
得益于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广核包括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产业金融在内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其国内新能源项目现已覆盖29个省区市。风电业务累计上网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在运风电机组总数超过1万台;太阳能(6.990, 0.03, 0.43%)业务装机容量超过799万千瓦。
据介绍,中广核已建设了9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多个省部级、集团级研发中心以及深圳龙岗实验基地等一批科研平台和设施,正着力打造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广核长三角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区域创新中心。
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面向未来,中广核将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发展力度,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