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旧能源的思考 单独行文
来自丹书铁券的雪球专栏
看了睿郡资产的年度思考,我们关注点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人口问题带来的消费下降的担忧;看好新能源运营商等。但在新旧能源替代问题上与董先生有不同看法,先说结论:煤炭,石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无法替代。
1、我们谈新能源的替代,一定要有容量概念,2021年全国风电利用小时创历史新高2246;同年光伏利用小时1160;而全年8760小时。利用小时的缺陷决定了光伏、风电有容量的上限。
有了容量概念,可以大概计算出新能源占比上限,也就是可以大约计算出煤炭或者天然气等作为基荷占发电量的下限。有了容量概念,相信也不会有“欧洲成为全球电价洼地”的预测。
2、中国电力行业公开的数据有很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因而要求证一个数据并不难。董承非先生假设“150GW的风、光对应3900亿度电”。按照2021年全国风电历史最高利用小时2260,光伏按照同年1160小时计算。假设光伏、风电各半的情况下(实际情况风电装机要比光伏少)150G风、光发电2565亿,与假设的3900亿差1335亿千瓦时。就算加上水电、核电、生物质能源的增量,恐怕还需要火电出点力。
3、我们谈煤或者煤电离不开量和价的概念,量和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秦皇岛5500大卡的市场煤价格在1200元,如果全市场按照兜底的长协平均价格在720元/吨,煤炭产量会不会比今天要少?我想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扣除运费、新疆煤炭到不了秦皇岛,贫矿无利可图的不在少数,加上资源成本、建设成本的提高无形中推升了价格。
既希望于能源价格低,又要保证供应。中国做不到的事,全世界做到也难。
4、谈中国的能源达峰,一定别忘了亚非拉国家起点还很低,他们要过上好日子缺不了能源的支撑。现在的印度就像二十年前的中国腾飞才刚开始,还有其他亚非拉的兄弟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才冒头,对能源的需求比二十年前的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截止目前中国新能源装机占全球的40%份额,中国的人口、GDP占全球大概18%份额。中国电源建设在全世界也属于前列,在电源建设的追赶上亚非拉兄弟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拿中国可能达峰时间来推测全球达峰晚一年缺乏客观数据支持。
5、受煤矿建设标准提升和通胀等因素影响,新建矿井单位投资额持续加,2022 年的新建煤矿项目吨产能投资约为 2012 年的 3 倍左右。另外:低成本煤炭资源的枯竭问题也不能忽视,十年前四川、重庆等省份还是富煤省份,五年前东北、山东还够用,现在都需要其他兄弟省份的支援。
我们看好新能源同时,也看好老能源。以上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关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朋友有所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