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5:45 · 来自Android
$华阳股份(SH600348)$ 从前高16元回调到9元,我始终坚定不移的拿着,因为我坚信钠离子的美好未来。
这条快讯里的内容,个人有以下理解:
1、为什么和三峡能源合作生产钠离子电池,三峡能源全称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投资;清洁能源、水利等。选择三峡能源合作,还是因为新能源对于化学储能的强大需求。直接和能源公司合作,可以快速规模应用和催熟产业。而且看产能规划,毫无疑问,坐实了能源行业对于钠离子化学储能的重视!
2、华阳持有海钠股份,海钠的大发展直接利好华阳
3、华阳和海钠有合资公司生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将会直供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未来需求可以看到了,而不是像之前,只听其声,未见其人。
4、华阳无烟煤生产的软碳电极,独一家吧?
5、如此大的钠离子电池产能规划,必将能快速见到合资公司的产能大扩张
一句话总结,通过关联公司的动向,可以看到,华阳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今天 13:55 · 来自iPhone
明年2000吨正负极投产后基本满足1Gwh的钠离子电池投产。以目前的信息看,中科和华阳股份一起合资以海钠铜能和海钠碳能作为投资主体,共同投资正负极产线。而钠电池这块业务,两者都各自规划,中科找了三峡能源,华阳则是自己投产线,后年也是1Gwh的产线。现在正负极要抓紧扩产,不然无法满足后面的需求。
钠电池在没有政策扶持下,已经开始规模化建设,说明成本优势已经很明确了,商业化前景一片大好。明年有望成为最强赛道!
$华阳股份(SH600348)$ $宁德时代(SZ300750)$
今天 13:26 · 来自雪球
【中科海钠宣布与三峡能源等共建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中科海钠日前宣布将与三峡能源、三峡资本,及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展开合作,建设全球首条钠离子规模化量产线。据了解,该产线规划产能5GWh,分两期建设,一期1GWh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据介绍,未来各方还将有望共同推动规划30GWh全球先进钠离子规模量产线。$华阳股份(SH600348)$
收起
斜竹12-21 11:49 · 来自Android
$华阳股份(SH600348)$ 钠离子电池项目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12月20日进行了1GWh钠离子Pack电池生产线建设评审会,专家组基本上通过了生产线建设项目评审。
接下来就是股东会决议然后办理生产许可及开工建设了。依照华阳的计划是在2023年基本建成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同事也有布局固态电池研发。
12-19 16:00 · 来自雪球
$华阳股份(SH600348)$ 【HX1】从2020年到今年,华阳集团先后开工建设五彩湾一期600万吨、西上庄500万吨、七元500万吨、泊里500万吨四座大型矿井项目,到2022年全部投产后,华阳集团所属智能矿山事业部的优质煤炭产能将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资料来源:KDF商业信息终端)
MicNi
来自iPhone发布于12-12 22:23
华阳股份 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光伏+储能,加速新能源产业集群化规模化
$华阳股份(SH600348)$
以“新能源+储能”为实践,推动能源革命,助力“电动中国”,实现“零碳社会”;以尖端的技术、雄厚的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华阳示范”,为绿色低碳转型奉献华阳力量,创造了能源转型发展的“火箭速度”。
12月6日,在青岛市召开的华阳集团2022年能源合作高峰论坛暨光伏产品发布会,让电力、铁路、金融等行业的嘉宾,感受到了集团公司把握、运用经济大势的能力和充沛的发展动能。
大鹏一日同风起。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强调“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在于实现风电、光伏发电量占主体地位,火电少发甚至不发,逐步退出,围绕能源电气化、电力清洁化路径,才能有效向“碳中和”迈进;风电、光伏未来是要在电力系统中占主体位置的,“十四五”期间,要构建一个能适应风电、光伏占主体地位的新型电力系统。
看近期: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的保守预估在每年70GW、乐观预估在每年90GW。看长远: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分析,2060年,全国用电预测达到14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95.7%。
有着后发优势的集团公司,站在了发展光伏产业的风口。
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行业战略布局,瞄准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潜能,加大投入、强强联手,建设覆盖太阳光伏电池、背板、胶膜、组件、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项目,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集中式光伏电站,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全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发布会上,备受瞩目的HY-HD132N、HY-HD120N、HY-HD144N三个系列N型高效双面双玻组件,相比传统的双面光伏组件,拥有更高的双面发电率,发电增益提高2%;拥有更小的年衰减率,并且可以确保30年后输出功率不低于原始输出功率的87.4%,综合比较,度电成本可以降低7.5%。目前,华阳集团已经形成了阳泉、淄博、马鞍山、泰州、泰安、盐城六大生产基地,组件总产能21GW,将建设世界一流的光伏组件数字化智能工厂,把华阳的组件打造成为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今年以来,能源供应市场的大幅波动再一次提醒: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
会场内,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表示:“化学储能主要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钠离子电池是当前成本最低、安全性能最高的新型化学储能技术,我们和中科院合作,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用好储电技术必须有高质量的电压、电流,飞轮储能是发电质量最高的物理储能技术。”
会场外,实物展示区里的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光伏板等产品,让与会嘉宾看到了集团公司推进新能源蓄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坚定步伐。
再有,集团公司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打造的“光储网充”示范项目一如既往地稳定运行。该项目融合了“光伏+混合储能+智能微电网+充电桩”,提升了电力系统灵活性,增强了电网稳定性,提高了新能源项目电能质量,实现新能源项目本地调峰调频功能,响应电力竞价上网,提升了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电力现货交易盈利能力。
据测算,这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发电量为967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3153吨、减排二氧化碳8513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华阳方案”。
抢占行业制高点。集团公司依托储能技术推进的虚拟电厂项目,通过整合分散在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形成可统一调度的“发电系统”,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及辅助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和建成资产的利用率,以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让现有市场上的新能源利用、运营实现提质升级。
还有,在电动交通工具、数据中心、家庭工业储能、通信基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山西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无一不在印证着集团公司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景。
更有,争取明年建成1GWh钠离子电池储能和200套600kW飞轮储能装置,大力推动“光储网充”一体化智能系统市场化应用,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运维为一体的“大规模”、“一站式”新能源产业生态圈,探索“新能源+储能”未来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愿景等,都在拨动着合作伙伴、市场、资本、人才的心弦。
有着华阳的探索、实践,“电动中国”将会迎来丰富的实现路径
MicNi
来自iPhone修改于12-11 09:28
华阳股份 钠电池龙头 光伏新贵 煤炭大咖 美国也大力研究钠电池
$华阳股份(SH600348)$
12月10日,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中发表了一篇新论文,文中称已经研制出全新钠硫电池,这种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极大的延长电池的寿命。
据据外媒的介绍,钠硫电池可实现300次充放电,电池寿命也不衰减。假设,电动汽车每周要充一次电,那么相当于电池使5年也不会出现性能衰减。
我们目前使用的锂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在电池阳极上会长出像晶体树一样的枝晶,对电池寿命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导致起火爆炸。
树枝状晶体是微小的刚性树状结构,可以在锂电池内部生长,它们的针状突起称为晶须。枝晶和晶段,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它们可以刺穿电池内部称为隔离器的结构,就像杂草可以刺穿混凝土露台或铺砌的道路一样。它们还会增加电解质和锂之间的有害反应,从而加速电池故障。
枝晶产生的原因有不少,电池正负极表面涂布不均匀、电池过度放电、电流密度过大等。然而,新一代的钠硫电池正是攻克了锂电池常见的枝晶问题。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最主要的动力电池类型。这两种电池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低温环境、安全性能、续航能力有了比较不错的表现。
但是消费者在选购纯电动汽车时,仍然最关心的是这几个核心问题:电池寿命如何?续航有没有虚标?电池安全性如何?电池在低温下的表现如何?
生产锂电池需要钴,钴稀缺、价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生产钠硫电池所用到的钠和硫,价格便宜、对环境几乎没有损害。
文章表示,最新的研究是钠硫电池商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种电池未来有望取代现在广泛使用的锂电池。
如果新式钠硫电池能够成功商业化,那么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选择又多了一项。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都是锂电池,而行业不少专家认为,固态电池会是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下一个趋势。如果钠硫电池能够很好地适配现在的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优秀的续航表现,那么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充满无限可能
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华阳新能,也就是A股上市公司华阳股份,山西新阳是华阳的全资子公司,华阳集团的全资孙公司。 看到没有,思路很清晰。那就是飞轮储能,光伏,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