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医疗投资人,运用什么样的资金设计产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巴菲特选择的解决方式大多数人都难以复制,他解散了有限合伙基金,收购了一家公司改造成为保险公司,然后用保险带来的长期资本来投资那些他站在几十年维度的超长期视角选择的优秀标的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投资。都说中国缺乏长期资本,其实在国民经济增长降速,人民币资金难以外流的背景下,一个优质的、确定性强的投资方向是非常好的选择,即便是全球资本流动自如的美元资金,也都在想方设法的进入中国的优质医疗和消费资产。在现实环境中,从VC、PE,再到二级市场的医疗健康投资,如果没有少数的长青资本的青睐,就应该选择用不同阶段的基金,长期的、持续地投资少数可以持续成长的最核心医疗健康资产。
在全球投资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不止于医疗健康行业,腾讯、基因泰克、可口可乐、亚马逊等等,少数派的心态平和坚定者成了最后的赢家,巴菲特被人们奉为神明,里面有着太多极简而又朴素的道理。但是,持久战听着简单,做个长期的医疗投资者没有那么容易。真正难的是,对这个不断变幻产业和公司真正深刻的洞察,如果你真正看清楚了,那么确定,谁会轻易走开?
我们经常被医药行业政策的剧烈变化、技术的进展和变革、管理层的变化、财务数据变化、资本市场、宏观经济和估值的波动和变化搅得七荤八素、扰乱心扉。但就像做在波音飞机上看到的北京景象和平地上不一样,如果腾云驾雾,升维到天上看一看,那可能顿时茅塞顿开:看到的是长期宏观产业格局,全球产业链变化,长期的人口结构、疾病未治、医学基础科学的突破,优秀公司的企业家格局愿景、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多年形成的长期护城河、自我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进化力,这些穿越云雾的成长主线。
那么,让我们先列几个可以关注的医疗健康产业成长新长期问题:(1)30年后中国医药产业的大格局和全球定位;
(2)中美医药创新+制造全球双极的形成;
(3)基础医学科学的突破和重大疾病的攻克驱动人类寿命延长;
(4)跨学科新科技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刻影响;
(5)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的经济结构和医药制造创新力升级领先。
二、未来30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大格局和全球定位
不同类型的医药产业从业者在当下中国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曾经利润丰厚的一般意义上的制药企业正在沦为彻底的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的制造业一样,居然也是面临被供给侧改革的大势所趋。而大量的海归“双千”科学家们创立生物制药企业,带着他们的梦想和技术回到祖国的热土,受到了政府、资本市场的追捧和帮助。在今天的中国,你看到了大量5-10倍市盈率和100倍市盈率、A轮估值超过10亿的资本市场两翻景象。
未来30年中国医药产业的格局将会怎样?什么类型的企业将会胜出?眼下中国各产业似乎都不太容易,失去了过去镀金年代遍地黄金的情况,但也有极少数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几年前,在美国寻找并购标的的投资人,常常发现寻找一个1亿美元净利润的制药企业是如此艰难。美国的医药产业中充斥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的巨型制药企业,剩下就是大量的盘踞在加州和波士顿等地的小型生物科技企业。
这样的产业图景,有着它背后的逻辑:占据资本、营销、技术各种优势的大型制药企业越来越强,为了降低成本和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不断的兼并收购,最后大型制药企业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
巨型制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是低下的,他们有着数量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最畅销的几款重磅药物却几乎都来自收购。
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如果有了最有可能成为重磅药物的技术,会选择出来创业做一家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由于美国有着发达的VC市场和专业投资人,真正好的科学家不愁找不到资金,PIPELINE的不断推进,直到纳斯纳克上市,在二级市场再融资,而后大部分生物科技公司会被巨型制药企业收购。
这样的故事似乎从两三年前开始在中国上演了,中国政府对医药产业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充满智慧的,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政下,中间地带的大量低质重复的仿制药企业被种种政策组合改造、重组、淘汰,这个行业的本质应该是不断的创新研发,改善人类的生命品质,而不是在舒适区坐享高利润。
同时,中国的长期政策方向给了新药创新极大的良性发展支持,无论是新药审批的专业和效率提升,还是各地政府、产业基金、VC机构对于生物医药企业大力扶持和投资力度。大量的资本投向,尽管也催生了很多泡沫,但为中国医药创新带来肥沃的土壤,遍布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开发区,长三角的苏州、上海张江未来可能成为世界级的生物制药创新基地。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以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等为首的全球性CRO、CDMO企业正在不断的搭建Pri-R&D,临床前R&D、再到临床研究等全套丰富完善的新药研发服务体系:一个全球顶级的科学家,可以拿着专业医药VC、政府产业基金的投入的资金,在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进行创业,一直做到临床1期、2期,而后可以在港交所的18A或者上交所科创板块上市,在这些热切的生物医药沃土上,也将诞生全球领先的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甚至全新靶点的全球领先生物科技创新型企业。
可以清晰的预见,未来30年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的双极正在形成:一极是大型综合制药企业、细分专科赛道龙头企业,另一极是极具创新性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在这样的大格局前景下,大势将定,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人该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