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爱美客投资信息汇总(20210110)泰格医药投资信息汇总(20210110) »

泰格医药投资信息(20210110)

 最贵的信息

来自陈嘉禾的雪球原创专栏
 
陈嘉禾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在资本市场,正确的信息会给投资者带来盈利,错误的信息则会导致亏损。但是,与在物理课上学习教科书不同,真实世界里的信息,许多并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天生是通过扭曲的方式产生的、或者受到各种因素扭曲的。
 
其中一种信息,天生是被利益分配所歪曲的。它们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事实如此,并不是说它们是“最好的信息”,或者是“最对的信息”,而是因为生产这种信息的人,会从这个信息里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此,我将这种信息称为“最贵的信息”。
 
举个例子,以牙科中的种牙来说,种牙固然是一种优秀的技术,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情况都适合种牙。一方面,有的人的体质、骨骼状况,天生并不适合种牙,而不适合种牙、硬种的结果,常会导致种牙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另一方面,由于种牙是一个工序复杂的手术,同时花费也不菲,因此不论从身体、还是经济上,种牙也不一定是有些病人的最佳选择。一句话,种牙固然有优势,却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所有病例的情况。
 
但是在生活中,许多人却和我说,只要去了一些资质一般的牙科医院,医生往往极力推荐患者种牙。而在生活中,许多人也被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洗脑,认为种牙就是最好的、或者掉牙以后唯一的选择。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种牙的费用很贵,一颗牙往往高达一两万元,其中包含的经济利益太多,因此利益相关方也就更容易推荐患者种牙。
 
这就像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应该理发。如果一个信息的制造者,能够从制造这种信息中获得利益,那么一般来说,这种信息就会受到歪曲。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昧着良心说话。在以上提到的牙科的例子中,我就曾经碰到过尽量不帮我做根管治疗、努力帮我补牙的医生(虽然补牙收的钱比根管治疗少的多,但是根管治疗会杀死牙髓,对牙齿的长期健康不利。因此在可补牙可根管的时候,选择补牙是一件对医生来说吃力不讨好、只对病人的长期健康有利的事情),以及明确指出有些情况不适合种牙的医生。但是,当一种信息的产生是全社会的行为时,我们就很难期待个人的道德标准,能够对抗全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
 
再以基金销售为例,投资者往往认为,基金销售员推荐给自己的基金,就是基金销售员认为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基金。但是事实上,基金销售员往往可以从销售基金所收取的费用中,获得不少提成(保险销售员也是一样)。在这时候,虽然仍然有一些正直的基金销售人员和机构,仍然从客户的长远利益出发、卖给客户最好的产品,但是绝大多数销售者很难抵抗住利益的诱惑。结果,客户买到的往往不是最好的基金,而是“最贵”的基金。
 
不光是基金销售行业,在几乎所有的销售行业、中介机构行业中,事情都同样存在。地产销售带客户看的往往不是最好的房子、或者性价比最高的房子,而是能拿到佣金最高的房子。证券公司研究员兜售给基金经理的股票,往往不是最有长期价值的股票,而是市场最热门、最容易给研究员带来佣金的股票。新闻从业者写的分析报道,往往不是最能客观反映事实的报道,而是最能吸引点击量、最能引爆热度的报道。
 
还记得风靡全球的“酸碱体质理论”吗?这个理论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骗局,创始人也被罚了巨款。但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能够风靡这么多年呢?我在搜狗百科的“酸碱体制理论”词条下找到这样一句解释:“传播人体‘酸碱体质理论’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利益,这一‘理论’反复被人提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反之,一些科学的养生观点,比如少喝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定义的一类致癌物酒精,却很少有人提起。打开电视网络,我们看到铺天盖地的信息,都是“请喝某某酒”,而不是“请少喝酒,它是一类致癌物有害健康”。
 
当然,例外永远存在。我在上海租房子的时候,曾经有朋友力荐一个做中介的老阿姨给我。老阿姨姓郁,大概五十来岁的年纪,见面以后不是像一般地产中介那样,立即带我看几套其实并不适合的房子,而是详细问了我希望找的房子的地段、房型、装修情况、楼层、价格区间、租约细节等等因素,然后说你回家等我电话。
 
过了大概两个礼拜,老阿姨突然说有房子了,带我看了以后,果然很满意。签完合同我问她,你做事的方法真是与众不同,那么你这样带客户看房,成功率有多少?老阿姨自豪的说:“最少有百分之七八十吧,我带客户去看房很少有不签的。一般那些小年轻成功率连10%都不到,时间净花在路上了。他们哪里为客户考虑?净想着赚佣金。我呢,完全只为客户考虑,不适合的房子不带别人看,只要看一套就能签一套,彼此也不浪费时间。我这里还净是回头客,钱也赚的比他们多得多。”老阿姨说的一点没错,我就是一个她之前客户介绍来的回头客。
 
所以,当一个中介人员真的全心为客户考虑,只传播最适合客户长远利益的信息时,他仍然会有钱可赚、甚至会赚到大钱。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信息的理解并不能建立在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的道德水平上。意识到什么是“最贵的信息”,对于甄别信息的真伪、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陈嘉禾
链接:https://xueqiu.com/1340904670/13246945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释老毛09-07 15:37 · 来自iPhone
【银行股低估之谜】谁说市场给公司的股价是最公允的?股神说过,市场先生是个疯子,不断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打摆子。港股尤甚,港股的市场先生是重度精神病患者,A股只是轻度。港股的估值不仅相对于A股,而且相对于全球市场都算是个价值洼地了。这是离岸金融市场的性质决定的,金融桥头堡的地位,使她受到大陆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双重压力,现在又加上自身内部之乱扰动。不仅是金融股,任何公司都是一样,你看看08-09年两年的港股变动,很多公司跌到0.1-0.2PB,然后又大幅反弹几倍十几倍。这是一个公允估值的市场吗?naive,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重度精神病市场。
 
说到银行股,中信民生虽然对公业务为主,质地平庸,0.4PB也属低估,这从股息率和清算价值这些保守指标可以判断。银行股的低估也很多年了,是不是低估,现在大家也开始习惯了。因为格雷厄姆曾经说过:股票低估一般不超过三年。市场会纠错,如果超过三年没纠错,那可能是投资人错了。而银行股的估值从08年到现在是已经超过十年了,低估状态就没高过。当年喊低估的银粉儿,现在估计也不好意思再说话了。
 
银行股的长时期低估,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投资现象,原因非常复杂,也是多方面的。这10年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些鬼故事,从巴塞尔协议啊,地方平台贷啊,互联网金融啊,坏账危机啊、利率市场化啊,连续不断打压银行股的估值,其实银行股这十年的业绩是稳定增长的。但股价涨幅并不匹配,体现为估值中枢的不断下移。
 
原因有很多,上面几条都是,但不是根本,我觉得最根本是一条,就是商业银行这10年的一个走向,越来越沦为政策工具。当年的改革的目标,商业银行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责权明晰、治理科学的盈利性法人实体,也就是与世界上其他银行一样,是独立的金融企业。还银行本来面目,使它享受正常商业公司的估值。这是当年金融改革的初心。这些年似乎渐行渐远:地方债扩容要它买、中小企业贷款要它扛、房地产调控要它限、充足率不够就让银行以各种方式补充资本金吸血……银行越来越像政策工具,而不像独立企业。你不是独立企业,就没法享受企业的正常估值,因为除了分红之外基本面好坏与股东没有关系,钱赚再多也不是股东的,是国家的,是政策的,亏光也是国家兜底。
 
我认为,政策工具化是十年来银行估值一直被压低的长期因素。正是这一中国特色使“低估不超过三年”的格雷厄姆魔咒失灵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