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果搜的博客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致力于财经投资网站导航与在线网络工具的开发与普及

Search(博客搜索)

热文排行

最近发表

最新评论及回复

« 海大集团资料汇总(20200825)科斯伍德资料汇总(20200830) »

海大集团资料汇总(20200826)

 海大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通过二十多年持续的研发积累,已经建立庞大的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储备多种原材料配方技术,每年有1000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补充到动物核心营养需求和原料利用数据库中,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公司公布2020 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2020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8.86 亿元,同比增长2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4 亿元,同比增长6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01 亿元,同比增长65.99%。基本每股收益0.70 元。
 
我们的分析和判断
 
饲料量利齐升,生猪业务贡献增量
 
上半年公司饲料、种苗、动保、养殖、原料贸易等各个板块业务规模保持全面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58.86 亿元,同比增长2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4 亿元,同比增长63.82%。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饲料业务与生猪业务:
 
第一,饲料业务。上半年饲料销量同比增长19%至639 万吨,实现收入234.51 亿元,同比增长18.12%;毛利率为11.48%,同比下降0.46pct,主要因新收入会计准则将部分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核算,如剔除该调整的影响,饲料业务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分开来看:
 
1、猪饲料,销量同比下降17%,毛利率同比上升3.6%。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华南地区生猪存栏恢复慢于北方市场,猪料销量同比有所下滑。但在优质产品和精准服务的推动下,北方区域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此外,公司猪饲料品牌及产品影响力提升明显,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母猪料、教槽料、浓缩料及乳猪料等高技术、高毛利产品比例继续提升,占比超过35%。
 
2、禽饲料,销量同比增长32%,毛利率保持6%以上。上半年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但公司多年在禽饲料技术研发积累持续进行产品转化,产品力不断提高,品牌及规模效应突出,销量同比维持增势。
 
3、水产饲料,销量同比增长15%,毛利率持平。其中特种鱼料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5%,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种水产饲料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第二,生猪业务。上半年生猪业务实现收入13.40 亿元,同比增长106.47%,毛利率为31.96%,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公司已建立良好的非瘟防疫体系和治疗方法,生猪养殖成活率得到较大提高,养殖成本有所下降。
 
猪料逐步改善,禽料维持增势,水产料格局向好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据农业农村部介绍,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已经连续数月保持增长,行业存栏预计后期表现为恢复趋势,猪料销量有望继续改善。此外,本次非瘟影响下,生猪规模化养殖占比预计提升,而且今年预计还会存在中小企业退出的情况,随着公司产能规模扩张,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禽料方面。公司近几年对禽料研发、产品细分和开发、产能规模等投入较大,对禽料进行很多细分的挖掘工作,扩大利润空间。此外,随着规模扩大和信息化提升,公司费用有望下降。短期来看,下半年禽类存栏量高位运行,预计禽料需求持续强劲。
 
水产料方面。随着餐饮业的恢复,包括单位、学校等陆续复工,消费量预计会逐步上升,对养殖量、饲料的投喂等都会有正面的影响。从价格来看,自二季度以来,四大家鱼价格均出现了明显走高,对饲料需求影响利好。此外,中高档水产品(鲈鱼、生鱼、鳜鱼、小龙虾等)需求由于居民消费升级而价格稳定,养殖利润可观,对应饲料需求也稳定增长,公司多年深耕水产饲料领域,护城河深厚。
 
生猪价格预计高位运行,养殖业务有望继续贡献增量据农业部,我国能繁母猪存栏自2019 年10 月开始环比回升,但三元留种母猪占比较高,从整体生产效率来看行业产能恢复仍然较为缓慢。当前时点,我们对后期的判断是,短期来看,7-8 月猪价已经保持反弹行情,3-4 季度考虑需求将会大有改善,预计价格高位震荡,2020 年价格预计高位运行。
 
公司于2015 年开始布局生猪养殖行业,近年来防疫措施持续完善,养殖产能不断扩张,养殖业务逐渐成熟,2019 年与2020 年上半年对业绩增益作用显著,截至2020 年上半年,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为2.64 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9.85%。猪价高位背景下,养殖业务有望继续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2.15 亿元和723.75 亿元,同比增速为24.37%和22.22%;归母净利润为25.37 亿和32.25 亿,同比增长53.66%和27.12%;对应PE 为42.2x 和33.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水产养殖受自然灾害大幅减产;生猪价格大幅波动。
 
08-19 18:31 · 来自Android
$海大集团(SZ002311)$都说食品饮料出牛股,动物饲料也出了大牛股。海大十年涨了十几倍,背后的逻辑就是中国养殖业从散户养殖逐步向现代化养殖过度。 海大的饲料是养殖业的原料,$安迪苏(SH600299)$ 是饲料的原料,这是安迪苏上涨的逻辑。
 
发布于05-17 20:51
股价创新高,10年10倍的“隐形冠军”海大董事长:饲料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要做全球第一的农牧业公司
“现在看起来饲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在这条赛道上,海大能够走的比较顺利,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公司重视技术的基因,公司最早的一批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
 
“研发投入真的能产生很好的回报,但行业中很多企业是不做研发的,可能行业起步阶段能够略有盈利,但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利润率都在下降,我们的利润率反而在上升。所以说,没有研发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意识到,要真正让养殖户盈利,我们需要的是一整套的支撑体系,包括饲料、种苗、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和动保产品。于是从动保起,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从单一饲料产品制造的定位,转变为服务型企业,为养殖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伴随着这次转型,我们的竞争力从单维的技术转变为多维的综合服务能力。”
 
“非瘟我们认为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行业本来就处于一个落后产能逐渐退出的过程,非瘟加剧了这个变化。未来三五年内,可能70%-80%的企业会退出,而像我们这样真正具备专业化能力的企业有望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整个农业所有的产业链环节加在一起,是一个十几万亿的市场,可以和房地产比肩。背靠这么大的市场,没有理由不出现一批大企业。”
 
以上,是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日前与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的访谈对话中,交流的观点。如果从2009年11月27日上市起算起至今,海大集团前复权股价的涨幅达到了1022%,是一只“低调”的十倍大牛股。
 
访谈中,薛华谈到了海大集团这些年创业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技术中的投入,以及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在薛华看来,没有研发是没有未来的。同时,他还介绍了公司团队的建设,强调充分放权“赋能”团队。以下是访谈全文,聪明投资者经授权分享给大家。
 
技术基因推动高成长
 
周一:薛总,我们刚刚参观了您创业起步的地方。从1998年创立到现在,海大已经成为饲料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您能否讲一下当初创业的故事?薛华:回过头看,其实很偶然,也很简单。我本就是科班出身,在中山大学学习鱼虾营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农科院工作了3年,这3年刚好中国是水产饲料起步的阶段。面对这样的机会,我认为我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于是1998年从农科院辞职创业。当时还没有多少本钱,主要的定位就是向一些饲料厂提供饲料配方技术,同时也出售一些水产预混料、核心料等产品,企业就这样起步了。1998年、1999年两年,我们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水产预混料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第一,实现了上千万的盈利。但我们很快认识到,水产预混料始终是一个很窄、很小的品类,离养殖终端太远,于是我们在2002年开始转型切入水产饲料板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较强的服务能力,我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就已经接近30亿的销售额,成为国内外领先的水产饲料企业。在此之后,公司逐步切入了禽饲料、猪饲料,实现了饲料板块的全覆盖。整个创业过程大致如此,比较简单也比较顺利,也没有什么很曲折的故事。周一:看来您整个创业的过程都比较顺利,每一块业务切入的时机也非常好。公司快速发展关键是做对了什么?薛华:公司的发展其实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现在看起来饲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在这条赛道上,海大能够走的比较顺利,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公司重视技术的基因,公司最早的一批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饲料行业看上去似乎技术含量不高,但实际上是靠技术驱动的。无论是饲料配方、原料还是核心的添加剂,对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我们重视技术,就是我们能够领先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可以比较骄傲地说,目前在饲料技术方面,我们已经领先于世界。饲料行业是中国很早就对外开放的行业,从一开始就是和跨国企业竞争。如今20多年过去,国际上的这些老对手我们已经知根知底,在技术上我们绝不会输给他们。外界看到的是,海大从最初做水产饲料,2006年开始做禽饲料,2010年开始做猪饲料,每切入一个领域都会走到行业前列。但实际上,我们每进入一个环节的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在做研发储备了。研发投入真的能产生很好的回报,但行业中很多企业是不做研发的,可能行业起步阶段能够略有盈利,但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利润率都在下降,我们的利润率反而在上升。所以说,没有研发是没有未来的。周一:说到研发,公司的投入也是行业内比较多的,公司的研发团队情况如何?薛华:2009年刚上市的时候,公司1年的研发费用大概才二三千万,到了2018年已经超过3亿元。目前在研发上我们共计有超过1000人的团队,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目前研发团队招聘的动作很大,最近一次性就要招聘70个博士、500个硕士。事实上,2018年的时候我们总共也只有70多个博士。周一:在农业企业中很少见到这么大规模的招聘博士、硕士。薛华:对,放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多。我们曾经去国外一些老牌同行企业考察过,发现他们的研发团队也就三四十人,比如几个人研发禽饲料、几个人研发猪饲料……过去50年甚至100年一直都是这样的配置。海外企业本身技术领先,这样的研发团队规模也足以支撑它们的发展。但中国企业绝不能这么照搬,我们技术落后、底子薄,如果还是几十个的团队做研发,永远也跟不上国外的脚步。我们一定要大跨步地追赶,我们需要的是在5年、10年、20年里,把别人上百年的路全部走一遍。所以你看我们现在这么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年完成2000个实验,累计至今接近2万个实验,研究饲料配方,研究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从而实现我们在技术上的赶超。
 
多维打造综合竞争力
 
周一:近几年我们看到海大开始有一些新业务,例如种苗、兽药、疫苗等,这些新业务板块的开拓思路是什么?薛华:在公司起步的前几年,我们主要依靠的是产品方面的技术领先,更多的只是一种“单维”的竞争力。到了2006年,我们发现,有些养殖户即便买了我们很好的饲料,也不一定能赚钱。探究原因我们发现,这背后可能是种苗不行,可能是养殖技术不过关,也可能是动物发病时动保产品(兽药、疫苗)跟不上。因此我们意识到,要真正让养殖户盈利,我们需要的是一整套的支撑体系,包括饲料、种苗、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和动保产品。于是从动保起,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从单一饲料产品制造的定位,转变为服务型企业,为养殖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伴随着这次转型,我们的竞争力从单维的技术转变为多维的综合服务能力,这之后与我们合作的养殖户,都能够具备很强的盈利能力,可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当时就有口号,比如让客户“一栏猪多赚1000元”、“一亩塘多赚1000元”等,只要让我们的客户比行业多赚那么一些,我们的整套服务体系就能具备非常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支撑起公司持续的高速增长。这些年发展下来,种苗板块、疫苗、兽药板块和养殖板块也都成为了公司的新业务板块。现在新业务占公司总收入还不到20%,但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爆发,每年都以50%-60%的速度增长。相比起饲料,这些新业务的技术门槛更高,有的甚至需要提前5、6年开始研发。
 
“饲料大王”的养殖经
 
周一:接下来还会向养殖板块发力?薛华:对,我们的业务已经形成了几个板块,覆盖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苗、动保到下游养殖。周一:谈到养猪,最近一两年非洲猪瘟影响很大,对公司布局生猪业务有影响吗?薛华:养猪我们好几年前就在布局,主要是打造团队。原本我们计划2018年全力发展,但刚好遇上非瘟,就暂缓了一段时间。在这一年中,团队针对非瘟积累了很多应对的方法和经验,于是现在开始加大力度。非瘟我们认为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行业本来就处于一个落后产能逐渐退出的过程,非瘟加剧了这个变化。未来三五年内,可能70%-80%的企业会退出,而像我们这样真正具备专业化能力的企业有望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信心?首先在布局之初,我们就定位高标准,在猪场选址上就精挑细作,拿到的地都是远离人烟、防控条件很好的地。第二,在内部的硬件上,分区的控制、栏舍的隔离,很大程度切断了交叉传染的路径。第三,在人力的投入上,我们从猪场的管理到兽医的配置都坚持高配。现在我们养猪团队上千人,这些人可以管理300-500万头的规模,但我们目前的规模只有100万出头,团队的配置先于规模。第四,相比起小企业、散养户,我们有着一整套全产业链体系的支撑,从育种,到营养体系,再到管理体系。从育种开始,比如我们1头母猪可能一年产仔25头,散户可能只有十几头;营养体系上,我们的饵料系数比养殖户更优;管理体系上,我们的疫病防控能力更强。综合下来,我们大概1头猪的成本就能够比别人低200元,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做全球第一的农牧企业
 
周一:您说过,中国农业现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理由是什么?薛华:首先我们看体量,整个农业所有的产业链环节加在一起,是一个十几万亿的市场,可以和房地产比肩。背靠这么大的市场,没有理由不出现一批大企业。但目前行业的特点是非常分散,经营的主体绝大部分还是小散农户,经营的模式也比较原始。现如今我们看到一个大趋势,那就是中国农业正处于一个规模化、工业化的阶段,这将是一个行业巨变。在这个趋势下,一定会有巨无霸的企业出现,可能产值会有几千亿,利润能有几百亿。首先从经济效益来看,农村散养户其实是很难赚钱的,可以说是“看天吃饭”,猪价好的时候一头猪赚几百,价格不好亏两三百,遇到非瘟这样的疫情甚至可能破产。所以算经济账,小散的业务其实是没有价值的,它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在于目前农村许多老人养家糊口的工具。从人的角度来看,现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城市里跑,而且不愿意回到农村,因为他们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如此低的劳动附加值。所以从趋势上看,小散户不断退出,农业的需求又是刚性的,势必需要靠规模化来填补缺口。但在这个行业,要做到规模化也并不简单,行业的背后有几个要素:资本、技术、人才。从资本上看,没有资本的个体户在加速离场,当然也有一些外部资本想进来,但他们也很难玩得转这个产业,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要素——技术,不仅仅是饲料的技术、养殖的技术,还包含了育种、疾病防控等,每个环节都非常专业,整个产业链也很长,需要很多年的积累。外来的资本往往没有那么久的耐心,很难沉下心用好几年的时间来理解整个产业,再加上非瘟这样的突发事件,进一步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因此外来资本很难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至于人才要素,我认为目前中国农业是最缺人才的,我们自己也很缺人才,所以你会看到我们这几年大力招聘填补人才短板。周一:海大未来要成为全球第一的农牧业公司?薛华:是的,我们现在规模增长就很快。有很多国外同行到海大参观交流,都会觉得(每年增长30%)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每年5%的增长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这也侧面说明我们现在的能力已经明显超越行业平均水平,首先我们在技术上不输给外国企业,在管理上也有先天的优势,更努力、更投入、更有目标、更有狼性,再加上我们的综合服务能力,对客户的粘性非常强。在饲料主业持续增强的前提下,我们有计划地发展种苗、动保、养殖等新业务,而且每项业务的发展,我们都将团队的能力建设放在第一位,规模放在第二位,未来我们很有信心能够冲到全球领先的位置。
 
充分放权“赋能”团队
 
周一:整个公司一两万人,您怎样管理这么大的团队?薛华:从管理结构上,我们主要按大区制,集团-大区-分子公司,分子公司中又包括销售团队、服务团队、动保团队等,这是整个集团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运作上,主要分为集团和一线两个层面。集团层面包括研究院、采购中心、信息化中心、运营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等,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专业化,团队要精干,专业能力要强,因为集团层面的任务就是服务一线。对于一线团队,我基本上是足够放权,我们主要是提一个发展目标,具体的管理操作过程由一线自主规划,规划制订上来后,集团层面根据规划提供采购、技术、研发等资源的匹配,但很少直接插手一线的经营。你会发现,我们没有靠很多严格的管理制度把大家“捆住”,反而是给一线更多自主权,集团更多是配合一线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弹药”。周一:您这套管理方式挺有特色。薛华:是的,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有序的放权,用现在时髦的话叫做“赋能”,集团为什么要存在?就是要让一线有需要的时候及时为他们补充能量。平时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可能就是把一些业务线的负责人请到我的办公室,和他们谈谈心,谈谈他们有哪些困难和需求,配合他们做一些资源调配。周一:您主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励团队?薛华:公司上市后,实施了几次股权激励,这么多年来伴随公司业绩增长,回报也比较可观。除此之外,公司的激励体系比较多元,包括年薪激励、成长分享、期权激励等,其中成长分享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一块,公司会将新增利润的一部分分享给核心团队。
 
 
 
中国网财经8月13日讯 (记者 李冰岩)2020年8月13日,一场令人振奋的签约仪式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代表与部分海洋产业优秀企业代表一起,与潍坊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暨虾贝双百亿全产业链工程协议。这意味着,潍坊市已经开始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型。
 
  山东省是海洋经济强省,而潍坊市在山东省海洋经济中具有优势地位。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田庆盈同志介绍说,潍坊市有丰富独特的海洋和渔业资源:在沿海,有143公里的海岸线、67万亩滩涂、146万亩浅海;在内陆,大中型水库26座,总淡水水面近60万亩。以这样的“硬件”条件为基础,我们深入落实海洋强省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渔业经济规模全省第4的成绩。成功打造地理标志水产品22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对虾、梭子蟹、扇贝等产值过亿元的主导海产品种达20多个。
 
  经过前期的大发展,如今潍坊市渔业经济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期。为深入实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大现代海洋和渔业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20年开始实施虾贝双百亿全产业链工程,把白对虾和扇贝两个品种作为“突破口”,打造产值各过百亿的全产业链
 
 
 
作者:中国网财经
链接:https://xueqiu.com/9293278021/15655672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7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 猪价为什么又涨了?
2020-08-15 12:28 来源:央广网
原标题:7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 猪价为什么又涨了?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一公斤40多元,到50多元,到逼近60元……近一个月来,猪肉价格又一路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5.7%,涨幅比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
 
据监测,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连续10周回升,8月第1周达到每公斤56.01元。猪价为什么又涨了?后期价格变化趋势如何?
 
数据显示,7月份,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5.7%,涨幅比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上海市长宁区一家农贸市场商户则表示,进入8月,猪肉进价仍然比上个月有所上涨。该商户说:“进价这个月比上个月一公斤涨一块多,主要现在是猪少的原因。”
 
本轮猪肉价格的波动依然受供需关系影响。从供给端而言,商品猪供应紧张的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农业农村部此前预判,尽管生猪产能在逐渐恢复,但针对强劲的消费需求而言,今年7、8、9月生猪供应相对紧张。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这一轮生猪产能下降持续时间比较长,恢复起来难度比较大。生猪产能降到谷底是去年9月份,去年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开始增长。如果按生产周期算,母猪怀孕得4个月时间,生出仔猪的育肥还得6个月时间,正好今年三季度出栏上市供应也是一个低谷。”
 
而需求端的增长更为明显。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6月份以来猪肉市场价格上涨属于消费拉动型上涨。供需两方面都在增加,但消费增加更快。集团性消费增长、节日、南方强降雨等因素都给猪肉价格上涨增加了压力。杨振海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餐饮业恢复经营、工厂复工、学校复课,猪肉消费潜力得到发挥。一般来说,每年的6-9月份,猪肉价格都会出现季节性上涨,特别是中秋、国庆‘两节期间’一般都会上涨。今年又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后的消费增长,上涨的压力可能大一些。另外,南方地区前期强降雨对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推高了局部地区的猪肉价格。”
 
不过,当前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向好,为后期增加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3月份以来,生猪出栏量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其中6月份出栏量比5月增长6.5%,比2月增长36.7%。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是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6%,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是一个重要拐点。杨振海表示:“当前生猪生产持续向好,为后期增加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今年猪肉进口预计比去年增加100万吨以上,禽肉产量增加120万吨以上。农业农村部综合分析,三季度之后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逐步缓解,下半年猪肉市场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4日表示:“政府及时地扩大了生猪产能,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生猪的存栏量在逐季上升。总体来看(后期猪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www.zhongguosou.com. Some Rights Reserved.微信号:MiZhiHeiGeTaXiaoMi